雨水,是“二十四節(jié)氣”中的第二個節(jié)氣,?!对铝钇呤蚣狻酚性疲骸坝辍救ヂ暋克?,正月中。天一生水,,春始屬木,,然生木者,必水也,,故立春后繼之雨水,,且東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水矣,?!贝藭r冰雪漸融,甘霖潤物,,萬物于綿綿細雨中悄然萌發(fā),。
清 張若靄 墨妙珠林(卯)冊圖 雨水
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
雨水有三候:一候獺祭魚,二候鴻雁來,,三候草木萌動,。水獺捕魚后將其擺列岸旁,仿佛一場莊重的祭祀,;鴻雁振翅北歸,,掠過天際;新綠破土而出,,嫩芽點染山川,。在這場看似靜謐的春雨里,生命的序曲已悄然奏響,。
煙雨濛濛,,春意漸濃?!按河隄櫸铩钡拿袼字?,“占稻色”最見農(nóng)人對天時的敬畏。舊時農(nóng)人以糯稻入鍋爆炒,,觀其爆裂成米花的形狀與色澤,,以占卜當年稻谷的收成。若米花白而飽滿,,則預示豐年,;若米花焦黑或碎裂,,則需早作準備。這一習俗雖簡單,,卻凝聚了農(nóng)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智慧,,也寄托了他們對風調(diào)雨順的期盼。
莫高窟第23窟《雨中耕作圖》
自古春雨多入詩畫,,文人墨客或執(zhí)筆描摹,,或借景抒懷。唐代詩人韓愈在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中吟道:“天街小雨潤如酥,,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,寥寥幾筆便勾勒出雨中初春的朦朧詩意;而畫家筆下,,雖鮮有直接繪雨之作,但在莫高窟第23窟的《雨中耕作圖》中,,近處農(nóng)夫戴笠披蓑,、彎腰插秧,遠處山色空蒙,,似有雨絲輕拂畫面,,泥土混著雨水的清香,恰似大自然的饋贈,。
金耀州窯青釉篦劃花水波紋瓷盤
四川宋瓷博物館 藏
談到“雨水”,,不得不提到這件金代耀州窯青釉篦劃花水波紋瓷盤,匠人以刀為筆,,將無形之水凝于瓷上,,盤心以篦劃花技法刻層層水波,細密紋路如春雨入池,,蕩起層層漣漪,。工極而韻生,一器之中,,既見"巧如范金"的工藝精絕,,又顯"精比琢玉"的天然韻致。
雨落千山翠,,瓷留一脈春,。靜觀此盤,恍見江南煙雨濛濛,,溪畔草色青青,,于方寸之間,覓得“潤物無聲”的天地詩心,。(來源:四川宋瓷博物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