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緣起
在一次戶外游戲時,,孩子們興奮地收集花瓣,、觀察新芽,突然有個小朋友捏著凋落的櫻花問:"老師,,為什么花掉下來了,?明天它還會在嗎?"其他孩子也紛紛擔心,。于是孩子們決定制作一扇會呼吸的春日屏風,,留住春天。
老師,!我找到“小綠”了
不好啦,!瑤瑤撿的花變成咖啡色了!
葉子不是綠色的,,他們不能被收集了
怎么才能把春天的顏色留下來呢,?
活動目標
1. 知道常見植物的名稱及特征,了解壓花,、封膠等方法可以讓易枯萎的植物保存更久,。
2. 掌握揉捏、壓痕,、鑲嵌等基本技巧,,能用多種材料進行藝術創(chuàng)作。
3.在收集花瓣,、樹葉的過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,,萌發(fā)愛護自然意識 。
活動重難點
活動重點:在收集花瓣,、樹葉的過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,,萌發(fā)愛護自然意識。
活動難點:掌握揉捏,、壓痕,、鑲嵌等基本技巧,能用多種材料進行藝術創(chuàng)作,。
活動準備
1.基礎材料:兒童安全超輕粘土,、打孔櫸木圓片、A4塑封膜,、
2.自然材料:廣玉蘭厚葉片(適合塑形),、山茶花瓣(不易褪色),、梧桐樹翅果
3.工具組:圓頭竹簽、塑料壓花器,、兒童安全膠水 ,、麻繩、魚線等,。
活動過程
PART.01
留住春天的聲音
1.小朋友將粘土搓成圓餅,,把花瓣按在表面。
01
02
03
04
2.圓餅風干后,,插入麻繩時嵌入松果做裝飾,。
3.教師協(xié)助用膠固定。
PART.02
旋轉的春日花盤
1.選圓形木片,,在其上面用水彩筆進行裝飾,。
2.用采集好的樹葉在畫好的圓形木片上裝飾。
3.將裝飾好的圓形木片掛在木架上面,。
PART.03
會發(fā)光的春天標本
1.在透明的紙上用丙烯馬克筆畫出春天的花草樹木,。
2.老師用熱熔膠和小朋友一起固定形狀。
3.將制作好的圓筒用魚線懸掛起來,。
成果展示
活動反思
當自然物遇上新材料,,實現(xiàn)的不僅是讓春天"駐留"在掌心,更是以可觸可聽的創(chuàng)意形式喚醒幼兒對生命律動的感知,,在他們心中播下"溫柔收藏萬物"的生態(tài)啟蒙種子,。
圖片:中四班教師
編輯:中四班教師
初審:冉婷婷
終審:梁雪梅